- 新闻动态
- 首页>
- 您所在的位置:
最近的遥远
临近年末,节假日逐渐增多。先是中秋,接着是重阳敬老节,跟着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——春节。很多家庭的成年子女,常年在外工作,干事业,也只有在节假日,才能回家跟父母团聚。
然而,节假日是全家团圆的日子,是一家人交流的好机会。都说要“常回家看看”,好不容易回到家,能与父母团聚,可很多子女们为何在饭桌上只顾埋头玩手机?
走路看手机、吃饭盯手机、入厕也离不开手机,一年到头才回一次家的你,真的好意思让父母跟你的手机“争宠”吗?也许他们只想跟你说说话就很满意了,你却用一部手机硬生生地将他们推开。
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忽略真实世界的存在,转而沉迷于小小屏幕中的虚拟世界?应该说,“低头族”的形成是科技发展与人类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人们的时间被工作、应酬、聚会所占据,剩下的只有零散的时间。而移动终端上碎片化的信息刚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。其社交功能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愿望,也为自我展示提供了最佳的平台。
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,移动终端的普及是科技引领社会进步的一大体现。然而,充分享受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也意味着要承担副作用的代价,那就是过度依赖和沉溺其中。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,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我。“低头族”现象的兴起,反衬出的是人们对于现实的某种逃避与冷漠。就这方面而言,移动终端降低了我们面对面正常交流的情商。
我相信,做儿女的,没有哪一个不希望孝顺父母的。但是,东方人传统腼腆的性格,造成了不论是父母还是儿女,都不善于在现实生活中,面对面在说出“爱”、表达“关怀”,更不善于鼓励和表扬。
年轻人疏于和父母交流,不能单纯怪手机。即便不玩手机,很多年轻人依旧和父母没话说。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,在方便人们交流的同时,也造成了现实生活中的隔阂。
作为年轻人,能和父母交流的东西有很多,工作上的经历、生活中的趣事,甚至在手机上看到的内容,都可以和父母分享,甚至可以关掉手机,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。
作为父母,也要有一定的智慧和方法,创造和子女交流的机会。比如组织一些家庭活动,让所有家庭成员都能够参与进来,爬山、旅游、体育运动,甚至一起做家务等,在互动中找到话题,不至于无话可说。
手机打开了我们跟朋友、陌生人交往的“潘多拉”魔盒,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突变。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的距离,而是我们坐在一起,你却在玩手机。
游子,一年归家一、两次。亲爱的朋友呀,假如你今年25岁,父母也应该50知天命了。按照平均寿命85岁计算,35年之间,也就只能再见父母70到100次。人生的见面是见一面少一面。如果这样计算,亲爱的朋友,你还会在和父母团聚的时候玩手机吗?
所以,在团聚的时候,请放下手机一小时!把这一小时,奉献给自己身边的亲人吧!